浦东机场P4-T1-T2穿梭巴士运行提示:
(自2024年4月29日零时起)

停靠位置:T1航站楼出发层1号门外、11号门外,T2航站楼出发层21号门外、26号门外,P4长时停车库

运营时间:全天24小时

运营间隔:06:00-21:00为10分钟一班;21:00-06:00为15分钟一班

已阅读请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传媒 > 媒体聚焦 > 《中国民航报》:旅客文化体验浸润sunbet
《中国民航报》:旅客文化体验浸润sunbet
发布时间:2015-03-02

来源:《中国民航报》 日期:2015-03-02  版次:05版


    本报讯  记者钱擘  年高人寿永,春暖岁华浓。在羊年春节来临之际,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层,10多名来自上海浦东机场各单位的春运青年志愿者,现场为旅客写下了这样一副副春联和一方方福字,希望大家能将祝福带上旅途。
  飘着墨香的礼物,让人想起诗人吟咏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情景。志愿者说,小时候关于吃的年味儿记忆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地淡了,但新春的传统文化不能被淡忘。因此,他们利用工作之余的志愿服务机会,通过书法向新春出行的旅客传递问候。
  近年来,对于途经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的旅客来说,上海两场留给他们的文化印象,正在成为机场典型、常态的标志性体验之一。
  全国首座机场博物馆精彩展览不断
  今年1月,“瓶海扬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藏瓶中船”展览在浦东机场博物馆正式开幕,供旅客免费参观,展览将一直持续到6月。
  顾名思义,“瓶中船”就是在瓶子里制作的微型船模。浦东机场博物馆的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的32件瓶中船及4件中小型船模,其中既有传统的中式木帆船,也有西洋木帆船,极具可看性,是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航海工艺品的典型代表。
  从2010年起,浦东机场就多次在航站楼内举办展览,常年向旅客展示各类艺术品,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使旅客的候机、转机不再只是枯燥的等待,而是能够享受丰富的文化休闲活动。而随着活动的常态化,浦东机场开始着手探索与上海文博界的深度合作。
  2014年6月,全国首座机场博物馆——浦东机场博物馆——在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的国际/地区出发层建成开放,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作为开幕大展,“东风西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欧洲瓷器展”同时亮相。展览以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瓷器贸易史为背景,精选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的53件欧洲瓷器展品,向观众讲述了那段中西瓷艺交流融汇的历史。
  如今,在浦东机场的出行群体中,已经有不少旅客养成了习惯,由浦东机场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前,会早些抵达航站楼,这样他们可以先欣赏机场博物馆的展品,为旅途增添别样的色彩。
  机场艺术大舞台“礼尚”成文化品牌
  无独有偶。当春联墨香洋溢于浦东机场时,也是在春运期间,另一场同样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年味儿活动,在上海虹桥机场热闹上演。
  棕编、捏面人、剪窗花……这些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民间技艺,借着农历年的热度,再次来到旅客身边——这就是在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开展的“缘聚·礼尚”大型旅客互动活动。
  这一次的民间技艺秀,延续了虹桥机场联系社会文化组织、调动商户资源的优势,由机场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属的民间文艺家协会携手,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剪纸传承人奚小琴、棕编艺术家叶邦叔等8名上海知名民间艺人,为来往旅客现场献上了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活动。
  以“礼尚”为品牌的文化活动,属于当下在虹桥机场旅客中口碑越来越好的“机场艺术大舞台”项目。熟悉虹桥机场的旅客会告诉你,想在这里看到类似“机场艺术大舞台”的精彩节目,机会多的是。
  就在今年初,另一场“礼尚·绽放”活动也吸引了旅客的热切关注。在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的“一线品牌大道”,虹桥商业的青年员工、入驻店铺的店员、周边社区学习拉丁舞和芭蕾舞的学生等,这些非职业演员用原创的现代舞、华尔兹、拉丁舞和宫廷舞等精彩舞蹈,向旅客们送上了新年问候。
  除了现场演出外,虹桥机场的“机场艺术大舞台”早已涉足多种艺术形态。其中,去年春天举办的“礼尚·丰彩”画展,更在绘画爱好者中引发了热潮——机场引入上海丰子恺旧居陈列室的珍贵展品,将20幅不同时期的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在虹桥机场出发候机区域内集中展出。其中,包括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充满童趣韵味的《瞻瞻底车》等一代漫画宗师的经典之作。
  一幅幅造型简单、画风朴实的漫画,让旅客仿佛超越了时空,融入到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江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虹桥机场还于展览现场播出了丰子恺先生的介绍回顾片,邀请驻场画师为旅客手绘人物漫画肖像,开展漫画拼图互动活动,安排机场志愿者向旅客介绍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人生”……
  无论是传统技艺展示、舞蹈,还是纪录片、美术展,在上海虹桥机场,每一次“机场艺术大舞台”的活动都让人刮目相看。
  文化活动与公益商业融合成长
  在上海的两大机场,文化活动与机场商业、与公益活动的融合成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如今,每一位在虹桥机场到港的旅客,在下机后的第一时间,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被到达层陈列的一幅幅画作和现代艺术作品吸引;若是扫一扫作品旁的二维码,还能获得更详尽的艺术作品信息。这是虹桥机场与艺术机构联合推出的到达层“艺术长廊”,艺术品市场成为虹桥机场进军的又一新锐市场领域。
  “到虹桥机场坐飞机,别忘了同时选几本好书”。近几年,每逢举办上海书展,许多途经虹桥机场的旅客都会如此相互提醒。因为除了位于上海市区的书展主展馆外,虹桥机场已连续3届辟出自身商业空间,引入这个堪称我国内地规模最大的书展,在机场内设立分会场。此外,近几年来,“瓷满人间——黄阿中瓷器作品展”、湖南卫视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一个个不低于美术馆水准的优秀艺术展也陆续在虹桥机场举办。
  与此同时,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上海师范大学女子长笛乐团等上海高校中知名的演艺团体已经相继与虹桥机场取得联系,在其商业空间设立学生实践基地,面向旅客进行演出。
  正由于虹桥机场大手笔地为文化活动投入如此众多的空间、精力,机场商业区也因此获得了别样的人气;当“大牌云集+丰富艺文活动+体验式消费”这样的复合要素,即使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也刚刚成为高端购物中心的新标配时,在虹桥机场的商业区内,则已经成熟运行多年。
  虹桥机场的文化活动也延伸进入公益领域,机场与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合作,推出了“星语童梦——自闭症儿童画展”等公益活动。
  而在浦东机场,早在5年前就启动了“归去来兮——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人文环境艺术建设,将陶瓷、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30多位名家的精品力作呈现在航站楼内。自2011年起,浦东机场又开始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在寸土寸金的机场商业空间里,为保存、传播传统文化提供舞台。
  文化气息在上海两场的浸润,正在促使民航为旅客提供除传统位移之外不一样的体验式消费服务。
  
  短评深论:大平台有大责任
  是的,这个题目抄袭了那部大名鼎鼎的港片《大块头有大智慧》,不过说的却是实话。
  “这不是一个XX,这是一个平台,要赚平台的钱”。从2013年到2015年,任何看过财经新闻的人,是不是都对这句话感到十分熟悉?当平台商业模式在近几年间大行其道、炙手可热的时候,民航企业也恍然大悟:要说平台,有几个行业、几个项目能比民航更典型、更优质?市场和价格机制自然而然地筛选出了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无论是政商学术各界精英,还是消费群体中流砥柱的中产阶层,他们的爱好、行为、选择、生活方式可以各不相同,有一点却几乎无法绕过——其中罕有人会不进机场、不搭飞机。于是,将机场、机舱布局为平台,以此打造产业链并开拓新市场,俨然成为近年来民航的一道风景线。这些都非常好。
  不过,航空公司、机场履行了作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这一责任之后力有所余,也有必要考虑另一责任——作为一个典型的、优质的大平台,传播文化艺术、为社会提供人文关怀的责任。
  不是每一位行色匆匆的“空中飞人”商务旅客,都有时间和兴趣在工作之余走进博物馆,细细欣赏一个展览;背着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宅”们,更习惯的休闲方式可能是玩网络游戏。既然他们没有走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的路径依赖,那就让文物、画作、演出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走近他们吧——有什么比旅客在机场里通过安检、静静候机的那段时光更合适的呢?
  诚然,这段时间来得及听完的可能只是一段乐曲,能欣赏的也就几件展品。但通过一次次潜移默化,带领旅客从不期而遇、惊鸿一瞥里领略发现文化艺术之美,帮助他们渐渐养成将业余时间留给文化生活的习惯,帮助社会创造出越来越庞大的这一群体,就不是不可能的。
  也许还会有人质疑,虽然中国民航高速发展,但我们终究还在为实现人均每年坐一次飞机的目标而努力,以这样的覆盖力度,民航真有那么大的责任,为文化艺术创造空间吗?真能实现对公众的有效影响吗?抑或仅是镜花水月?
  好吧,我们不说“勿以善小而为之”这样的大道理。我们说段小历史。1940年,一位美国学者对当年选举中的选民倾向是否会受到大众传媒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普罗大众很少直接被大众传媒说服,但若是他们中的意见领袖接受了某个观点,其他人随之接受的概率就很高。于是,拉扎斯菲尔德的名字和大众传播学的奠基石之一“两级传播论”横空出世。
  回看民航,我们不是早就发现了吗?从机场到机舱,这几乎是最好的、能覆盖一个社会里绝大多数精英和中坚力量的大平台,而这个群体也正是公众中意见领袖的主力。你以为一次次文艺活动影响的只是当下面对的这个人?其实不然,这些文艺活动还影响了他或她辐射范围里的许多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虹桥、浦东两场变候机楼为文化艺术空间的探索,绝不仅是让候机楼热闹了、漂亮了,它的意义是涉及整个社会的。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航企业同样树立了这个意识——比如去年本报报道过的上海航空“蓝天书屋”,还比如今年春运期间本报各地记者发回的机场和航空公司开展年俗文化演艺体验活动的报道。
  对民航而言,大平台既是市场大空间,亦是人文大责任。而民航,已在路上。